扫描查看手机版网站 |
新媒体时代文艺评论的价值引领浏览数:53次
“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文艺评论工作,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倡导说真话、讲道理,营造开展文艺批评的良好氛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我们在新媒体时代振兴文艺评论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特别是总书记提出的“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鉴赏评判标准,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标准的最新概括和表述,是我们开展文艺评论的标准和指南。以这一标准进行文艺作品的价值判断,无疑具有对创作者的唤醒作用,这种唤醒恰恰是文艺评论的责任所在。 互联网特别是移动网络的迅猛发展,对文艺评论的生态环境产生了深刻影响。依托于新媒体的文艺评论有着更为直接的表达与快捷的互动反馈,因而发展迅速,影响力不容小觑;文艺评论不再是专业文艺评论工作者的专利,而成为所有愿意对文艺作品或文艺现象发表意见的人们共同的活动。专业文艺评论工作者反而陷于种种不适应之中,失去了与读者、观众的对话能力,无法用受欢迎的语言跟大众沟通,感受到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如果从更深层面来看上述现象,我们发现其实文艺评论的颓势早在新媒体崛起之前就已经出现。一个时期以来,盲目套用理论、回避热点难点、价值观模糊、标准偏差、功利性严重、话语体系陈旧,已经成为主流文艺评论的痼疾。我们已经很少能读到褒贬有据、观点鲜明的文艺批评,种种人情世故,太多的利益牵扯,已经使大量文艺批评偏离了其应有的定位。 文艺是时代的文化标识,映射着整个文化生态的状况。健康的文艺评论是文艺创作的镜子和良药,是文化市场的重要校正机制。对于当前文化领域出现的种种病态与乱象,主流文艺批评难辞其咎。因此,我们必须花大气力致力于改善文艺评论的生态环境,倡导健康积极的文艺评论,使文艺评论回归其本来职责和功能,从根本上改变权威文艺评论失语与缺位的状况。 我们呼唤具有专业水准、有真知灼见、文风清新喜人的文艺评论;呼唤越来越多的专业文艺评论工作者进入网络平台,在新媒体上发表有深度、有温度的文章;我们也应鼓励和引导更多的具有丰富文艺创作经验或鉴赏经验的文艺家、观众、读者参与文艺评论。现在网络媒体上大量的文艺评论写手都是从读者、观众发展而来,他们视野开阔、鉴赏经验丰富、文化素养高、熟悉网络环境,不受利益圈子的左右,他们可能会写出更加鲜活的文艺评论。 但是,文艺评论的振兴绝非是仅仅借助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去获得话语权那么简单。当新媒体兴起、网络写手呼风唤雨的时候,文艺评论的社会职责更为重大。如果说,导向是文艺评论的灵魂,那么新媒体时代的文艺评论无疑更需要价值导向的引领。网络上的评论者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好恶,这种真诚的表达十分可喜;但也有很多人把网络当成发泄的场所,新媒体平台上充斥着简单的点赞、无厘头的闲聊及不负责任的吐槽,以其现状,显然无法承担起以真善美标准提炼精神价值、引领文艺潮流的功能。 每一个写作者都在自觉不自觉地传达一种价值判断,好的文艺评论,必须在与读者交流的过程中,抓住一些本质性的东西,将评论者的价值判断融化在直接有力的文字表述之中。媒介平台的拓展与话语趋向多元不能导致价值的弥散。无论在什么媒体上,文艺评论都首先应是价值判断过程及其结论的呈现,其基本价值追求应是基本一致的,那就是集中于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美学观,集中于对社会良知的唤起,集中于对美好人性的反映。因此,当代文艺评论振兴首先需要解决的是核心价值观的确立。文艺评论要善用媒体,转变表达方式,但必须直面现实、关注社会,在价值引领方面旗帜鲜明。特别是面对当前文艺创作中存在的庸俗、低俗、媚俗现象,不能含糊其辞,不能丧失价值立场。 □ 叶 青(作者系省文联主席)
|